《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能否旺盛,对于心血管住院患者而言,需要确保足够的休息时间与良好的睡眠,以此达到促进疾病病情康复的目的;若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则会延长其住院时长,大大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几率,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1]。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与睡眠是其基础性内容。分析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定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抽签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在组内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之中,存在33例男性与女性17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60~82岁之间,平均数值:71.岁;存在高血压、冠心病与其他内科疾病例数:20例、16例、14例;研究组:在组内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之中,存在34例男性与女性16例患者;发病年龄区域处于61~83岁之间,平均数值:72.岁;存在高血压、冠心病与其他内科疾病例数:21例、16例、13例。
纳入标准:(1)存在明显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特征;(2)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血液性系统疾病。经系统相关统计学对比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人性化护理。
对照组:大力普及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宣教,为患者疏导心情与创建舒适病房环境。
研究组:(1)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充分交流,寻找到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具体原因,并排除睡眠障碍原因,指导其正确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疏导由于不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睡眠障碍;鼓励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给予其必要的情感支持[2];(2)创建舒适的病房环境,为患者主动介绍病房主管医生与责任护理人员;调节病房内部的湿度与温度,对病房探视时间与人数进行限制;避免在患者睡眠时间范围内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将各种医疗器械声音调低,护理人员交谈要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喊叫[3];(3)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与护理操作时间,输液时可让患者收听广播确保处于自然清醒的状态之下,就寝之前要泡温水洗脚,选择适宜的枕头与取得舒适的睡眠姿势[4];(4)在患者病情允许且必要的条件之下使用药物进行失眠质量,服用药物后要观察其效果,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组间护理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进行指标对比。
质量评分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价,临界分数为3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存在越为严重的睡眠障碍。
1.4 数据处理
此次SPSS21.0系统处理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组间护理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指标),涉及类型资料采用专业性检验方式(T检验(计量)与卡方检验(计数))进行检验,P<0.05则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标对比
研究组经人性化护理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对应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指标对比(分)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0 41. 10.对照组 50 41. 27. t-0.26 40.78 P->0.05 <0.05
2.2 护理总满意率指标对比
研究组经人性化护理之后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2。
表2 护理总满意率指标对比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研究组 50 27(54.00%) 20(40.00%) 3(6.00%) 47(94.00%)对照组 50 23(46.00%) 17(34.00%) 10(20.00%) 40(80.00%)x2 - - - - 4.33 P----<0.05
3 讨 论
通常情况之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有关,由于住院环境与家中不同,且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发睡眠障碍,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创建舒适且良好的住院环境,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5];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尽量满足与协助患者获得合理的身心需要。
结合数据:研究组经人性化护理之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对应指标,且其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