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导读

心系基层放眼世界做心血管麻醉事业排头兵记中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3

他,有着多重身份,是一位参政议政者,代表着基层百姓,是百姓和政府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是一位行业资深国际专家,在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中牵线搭桥,游刃有余;是一位麻醉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心血管麻醉方面颇有建树;是一位科普工作者,向公众大力推广心血管预防、心肺复苏技术;是少数民族的儿子,热心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教育,力争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位父亲,以自己的方式带领家人践行健康生活。

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

诸多的工作角色不仅没有让这位风度儒雅的中年人压力重重,反而更加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地在各个角色间自由转换,合理分配工作重心,精神饱满、热血沸腾地投入其中,并乐此不疲。敖虎山的初衷特别简单,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健康生活。

屏气凝神,确保病人安全醒来

敖虎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麻醉医生。医生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事实的确如此。人体差异性很大,即便使用同样剂量的麻醉药,过敏者有之,超敏者亦有之,不良反应也因人而异。对于一个麻醉医生来说,单凭理论知识无法全部掌握不同的病体,需要多年的临床经历,区别对待每一位病例。

麻醉学其实涉及很多医学知识,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生理学、解剖学等,不但如此,随着诸多先进仪器的引入,还要会操作麻醉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在外科医生主持手术之时,麻醉医生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时刻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心跳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保证病人在没有保护性反应的条件下,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并最终在术后安全苏醒过来。

1994年,麻醉学在国内还是“香饽饽”,怀揣着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文凭的敖虎山,毅然选择了北京阜外医院,这是一所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从此,他将自己的人生与技术难度最高的心血管麻醉联系了起来,并且一干就是27年。

在此期间,敖虎山曾赴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麻醉科任客座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5年,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回国后,他先后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参与编著 Disease TreatmentCommunication(日文)等书,获得了国际华人麻醉学院“最佳麻醉临床研究奖”。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这位麻醉医生并没有被“麻醉”,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走下手术台,站了起来,敖虎山内心是复杂和沉重的,既有小小的成就感,又对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心血管疾病、不得不躺到手术台上进行手术而感到惋惜。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形单影只,他渴望有一张网,能够将广大百姓覆盖起来,渴望能够利用组织的力量宣讲健康的生活理念,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识。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行动起来,宣传开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成立学会,全力推动麻醉事业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2015年3月20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人民大会堂成立。李立环任会长,敖虎山担任秘书长。

学会的成立借鉴了国外一些做法,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专门的心胸血管专业学会组织,而我国人口基数这么大,胸血管专业学会组织却是空白。在李立环和敖虎山的组织和带领下,他们联合8位院士,6家医院,共同向民政部申请成立学会。短短3年时间内,学会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心血管麻醉分会、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医学分会、健康产业发展分会等28个二级分会,会员5000余名。学会积极组织国内学术交流,参加国际学术研讨,组织“心手相连 点亮生命”系列公益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国心胸血管麻醉水平及整体医疗水平的健康发展。

学会成立后,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非常频繁。2016年1月21日,敖虎山参加第34届国际麻醉和围术期医学研讨会并做《代谢综合症的麻醉与围术期转归》专题演讲,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位受邀并进行大会演讲的中国学者;2016年4月,他带团出席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第38届北美心血管麻醉学会(SCA)学术大会;2017年10月,他再次参加在巴西召开的SCA学术会议;同年11月,他被推选任命为SCA国际委员,成为SCA历史上第二位中国籍核心理事成员,为16位核心理事之一。本次当选,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心胸血管麻醉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正不断加强,为今后两大心胸血管麻醉医学团体之间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这也是对敖虎山个人及其所带领学会团体的肯定。

上一篇:主编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