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综合新闻

中国心血管临床大数据质控及科研服务平台发布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6

深化行业精细化管理,助力“健康中国2030”

中国,上海-2018年12月1日,“中国心血管临床大数据质控及科研服务平台”(China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简称CNCDR)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亚太年会”上正式发布。该平台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China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以下简称CC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以下简称ACC)深度合作开发,飞利浦作为技术支持方协同参与。CNCDR的发布将成为中国心血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实现心血管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提升数据挖掘和洞察能力,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驱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善,从而推动我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早日到来,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卫生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会首席创新官John Rumsfeld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中国心血管临床大数据质控及科研服务平台(CNCDR)正式发布

“胸痛中心”建设成果显现,心血管诊疗质量和临床科研面临双重挑战,数据标准化成为首要抓手

葛均波院士表示:“心血管疾病是疾病中的‘头号杀手’。在中国,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40%,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其巨大的开支,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来推动心血管这一慢性疾病防治水平的均质化提高。”

他指出:“面对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加强心血管疾病诊疗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动各级‘胸痛中心’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69家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数据显示,自‘胸痛中心’体系建立以来,建设单位院内急性心梗死亡率由5%下降到3%,成效显著。然而中国心血管领域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医疗服务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二是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匮乏,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在心血管领域,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最丰富的临床病例。然而,当前中国在心血管领域诊疗水平参差不齐、科研水平难以突破。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瓶颈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缺乏高质量、标准的结构化数据。目前,各级医院在数据采集方面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手工录入,缺乏统一的采集格式和标准,采集效率低、出错率高,造成数据管理困难。相关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高质量、结构化的临床数据,样本库虽大,却无法对临床科研和质量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不仅如此,各心血管疾病医疗机构之间更是相互割裂,壁垒森严,缺乏临床数据共享平台,科研协作效率不高,制约了中国心血管领域科研和临床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

将国际标准本土化,建立中国心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管理体系

高质量、标准的结构化数据成为改善心血管领域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抓手。针对现状和需求,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CCA)与美国心脏病学会开展了深入合作,引入ACC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成熟的临床管理KPI体系--美国国家心血管临床注册表单(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简称NCDR),并结合中国本地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经由飞利浦提供的技术支持,创建了“中国心血管临床大数据质控及科研服务平台”。

金小桃会长表示:“CNCDR充分借鉴美国心脏病学会等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心血管科研组织在医疗大数据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拥有自主产权、确保数据安全的心血管临床大数据质控及科研服务平台,是在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支持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脑血管‘三位一体’机构取得的重大成果。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将通过高质量、结构化的心血管专科临床数据应用,推动中国心血管医疗质量持续改善和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创新,促进心血管专业信息化建设和心血管健康事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使我国心血管事件拐点早日到来,并最终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