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综合新闻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来琼开设名医工作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7

海南日报海口4月25日讯 (记者李梦瑶)“如果不重视预防,即使建再多医院,培养再多专家,都永远治不完快速增长的慢性疾病患者。”4月25日,由海口秀英心脏康复中心主办的海口心脏康复研讨会上,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受邀参会,为海南自贸港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言献策。

据了解,除建言献策外,胡大一教授的团队目前已在海南省中医院、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挂牌设立名医工作室,通过定期坐诊、举行专题讲座等方式“传帮带教”当地医生,积极推动海南心血管病预防和康复事业发展。

当天的研讨会指出,统计数据表明,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因素,且冠心病、心梗等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医疗技术再发展、再提高,都不如预防起到的效果好。但现在很多医院是‘被动治',我们的医疗模式还是‘坐堂行医'‘等人得病',没病的等得病,得了病的等复发。”在胡大一看来,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大健康产业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链,完全可以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方面大做文章,完善被动化、碎片化、断裂式的医疗服务链。

“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病预防及康复,主要针对已病人群,患有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症状的高危人群及老年人。”胡大一表示,海南每年都有大量“候鸟”老人前来过冬,对这方面需求很大。

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病该如何预防与康复?胡大一提出用“五大处方”预防、管理心血管疾病,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及戒烟限酒处方。

“第一是预防,第二是康复管理。除药物等医学治疗,还要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帮助患者。”胡大一直言,如今不少医院滥用支架、夸大支架功效,而支架本身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后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康复治疗,无需盲目选择支架。”

“无论是公众还是普通医务人员,目前针对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推行的仍是包括药物、器械治疗在内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不重视或忽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胡大一回忆,新冠疫情暴发后,他曾接到大量患者求助称在亲人突然去世后,除了给他们带来精神创伤,还伴随出现血压上升、心悸心慌等身体不适症状,“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脏组织功能异常。”

早在1995年,胡大一便首次提出“双心医学”的概念,指出心血管疾病和心理情绪方面因素相关联,强调临床治疗中在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他再次强调,希望海南的医疗及康养机构能将精神心理卫生作为心脏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将全民健身运动与健康医疗服务有机融合,构建医养结合慢病康复管理体系,实现对每一个人全面、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